歡迎諮詢體驗 LINE ID 0970780796
透視你的前世今生,預測你的未來景況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催眠小常識:
催眠是什麼?
催眠(Hypnosis)一詞來自英國的外科醫生:詹姆斯布雷德(James Braid 1795-1860)。若再往前推的催眠先驅,必須要提到奧地利的醫生:梅斯梅爾(Mesmer Franz Anton 1734-1815)。依據西方歷史記載,發現催眠現象並開始研究的歷史算非常短,因此催眠也常被誤解為是西方的玩意兒。
事實上,催眠只是生物性的物理自然現象,且隨時都會發生在生物體上。在過去古中華文化裡,也一樣發生過難以數計的催眠現象。只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腦子理論,更不理解它是一種物理現象,只能依據它所發揮的各種功能性作用,賦予了它各式不同的名稱與形容而已。
所以不論是:各式氣功、吐納、坐禪、扶乩、神功、神績、特異功能…乃至於各種宗教、法會、佈道會…到現今的廣告、媒體、電影、電視、電動玩具、群眾運動、政令宣導…甚至戀愛、嗜好、興趣…等等,不勝枚舉的名稱、名詞或是形容,無一不是某種形式的催眠現象。
催眠小常識:催眠分類-自我催眠篇
催眠是生物性的物理自然現象,涉及的範圍甚廣,若不將催眠加以分類,以偏概全非常容易成混淆。
自我催眠,顧名思義是完全不借助外力,由自我組織訊息單位所引發的催眠現象。學習自我催眠的方式很多,印度佛教應用的很早,傳到中國始於達摩名稱:「禪」,爾後單獨成立了一個派系「禪宗」,漢傳佛教最大的一支派系。禪宗,這個「禪」字來自梵文「禪那ध्यान」音譯,就是「靜慮」、「思維修」的意思。依物理功能效應,自我催眠能有抑制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功能(胡思亂想),也就是抑制「欲望」使得情緒平靜下來,進而啟發智慧。
自我催眠依據功能性應用,所賦予的名稱與形容不勝枚舉,例如:靜坐、吐納、靜氣功、呼吸、觀想、冥想…等等無一不是。初學自我催眠選擇老師很重要,不同老師組織訊息單位的方式與路徑各有不同,啟動身體物理變化的速度與效果也不一樣;依照自己需求的功能效應與認知選擇。
催眠是讓人睡著嗎?
一般沒有體驗過催眠的人,只認識「清醒」是眼睛張開,意識清楚並能立即做出及時反應的狀態。「睡眠」恰巧相反,眼睛閉起來意識呈現休止,無法立即做出任何反應的狀態。倘若依照自己的經驗準則來判斷事物,催眠後能讓人眼睛閉起來,這對沒有體驗過催眠的人說:肯定是睡著了,也算是一件合理的認知。
事實卻不然,催眠是一種「清醒」與「睡眠」之外的另一種「獨特現象」,身體進入休息狀態而腦子更加醒覺。這對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人來說難以形容,或許直到生命終結,自己也不會知道生命能有這項潛能。
眼睛閉起來的原因是:在催眠過程中,所產生的生物性物理變化,提升了血清素的濃度,血清素有放鬆肌肉及抑制交感神經的功能。眼皮則是身體最小的肌肉,所以放鬆得特別快。當身體其他肌肉也開始逐漸放鬆下來的同時,眼皮肌肉就會鬆到幾乎撐不住的感覺。想要閉起來,讓身體達到更舒服的狀態,屬於生物性的自然現象;符合了生命會尋求快樂而非痛苦的特性。
雖然催眠後的表象(眼睛閉起來)確實像是睡著了,但事實上卻是處在更醒覺的狀態下。這是因為催眠所造成的「訊息單位超載」,使得意識腦子無法同時處理這些陌生的未知訊息,而主動尋求潛意識的支援(生命記憶資料庫)。因而敞開了通往潛意識的通路及喚醒了智慧;在此同時,聽覺與感受的靈敏度與專注力也被提升。所以,催眠的另一個貼切形容,可以稱作:催醒。
腦內合成軟體
記憶化學分子的拼湊與組合功能包括了:作夢、前世、未來、想像、創意、發明、幻想、冥想、意淫…等等,這軟體不需下載是個隨機版…催眠把它當作示範應用教學領域,希望每一個人能運用在正途上,把自我的潛能發揮出來罷了。
催眠小常識:不會被催眠表示腦袋壞了
催眠是生物性的物理現象,隨時都會發生在生物體上。催眠有各種不同的分類,如果認為只有催眠師才會啟動催眠現象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「環境催眠」才是影響每一個人最深的一項催眠現象,而環境催眠屬於催眠分類中的外力催眠之一;舉凡成長環境、教育、天氣、時間、溫差、氣候、各式媒體、廣告、電影、電視、電動玩具、手機、戀愛、嗜好、興趣,以及各種聚眾場合…等等,都會產生環境催眠現象。就像旅遊市場如此的蓬勃,其功能不過是藉助環境催眠換個好心情罷了。倘若有人不會被催眠,表示外界訊息已無法產生連結,那腦袋就已經壞了。
環境訊息所產生的催眠現象實在太多了,在此只能例舉幾項大家都熟知的現象。例如:運用耳朵接收訊息單位所產生的物理催眠現象,而產生功能性作用的就稱為:音樂療法。運用鼻子接收訊息單位所產生的物理催眠現象,而產生功能性作用的就稱為:芳香療法。運用嘴巴接收訊息單位所產生的物理催眠現象,而產生功能性作用的就稱為:飲食療法。運用眼睛接收訊息單位所產生的物理催眠現象,而產生功能性作用的就稱為:顏色療法。運用皮膚接收訊息單位所產生的物理催眠現象,而產生功能性作用的就稱為:Spa、按摩、溫泉、泡湯療法等等…不勝枚舉。
催眠是能睡好覺的快樂元素
催眠是一種生物性的物理自然現象,從原古開始人們就能產生這種現象。再依據各項功能性的應用所賦予名稱各有不同,但都被誤導為一種特異的神奇功能,或是怪力亂神之應用,實在可惜!
西方最早發現這種現象在1775年,由奧地利醫生梅斯梅爾(Franz Anton Mesmer 1734-1815)提出動物磁力說(animal magnetism),這套程序也稱之為梅斯麥學說(Mesmerism)。
1841年,蘇格蘭外科醫師詹姆士布雷德(James Braid1795-1860)開始對梅茲梅爾(Mesmer)催眠現象感到興趣。他是第一個在英語使用「hypnotism」一詞指稱催眠術的人,這是取自法國1820年代已使用的「hypnotisme」原詞,一直延用至今。
Hypnos原意取自希臘神話「睡眠之神」,祂是生命能睡好覺的一項快樂元素。相反地,不能睡好覺的人就是痛苦或即將面臨死亡的人。希臘神話以死神Thanatos作為代表,祂是Hypnos的孿生兄弟也是一體兩面的意思。
淺談環境催眠
催眠是生物性的物理現象,隨時都會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,所以催眠專業領域將催眠分類得很細,否則以偏概全,容易造成民眾與初學者的混淆。
催眠有兩大分類:「自我催眠」及「外力催眠」。從這兩大分類中再分出許多細分類,其中「外力催眠」細分類項目之一的「環境催眠」,因為與每一個人的腦子內容與健康有密切關聯,值得一提。
環境訊息幾乎無所不包含在內,所以在什麼樣子的環境下成長,耳濡目染就成為什麼樣特性的人,這些腦子的內容認知將伴隨終老到死亡為止;符合了生物學「物種起源」理論。
環境訊息同時也影響每一個人的情緒感覺,在優質環境訊息中成長思想健康、心情好,在惡劣環境中成長思想負面,情緒免不了要出問題。情緒又影響了蛋白質在合成上的變化,所以每一個人的生理與心理是否健康?環境與情緒因素是關鍵。
檢視全球旅遊市場之龐大,簡直難以用金錢來評估、衡量。事實上,旅遊根本是一項「環境催眠」,且背後隱藏著幾個最重要的功能性作用,那就是:選擇自己喜歡的環境、把情緒感覺改善得更優質,同時把腦子的內容放進美好的記憶。
留言列表